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

供稿: 时间:2023-10-20 浏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93年,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被评为了首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8年首批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本专业学生所接受的工程教育得到国际上所有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国家的互认以及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专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2年开始招收实验班学生,2016年开始招收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学习2年的外培生,2018年作为学校的两个试点专业之一,开始招收国际班学生。

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对应的电子工程系,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 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与“集成电路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空间电子信息技术、功率电子与新能源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等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打造以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专业的多个团队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领先优势,主要有以下3个团队:张卫平教授带领的绿色电源团队、宋鹏教授带领的卫星导航团队、张萌萌教授带领的视频编码团队。

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专业课教师21人,实验教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其中有博士学位19人。构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方向明确的教师队伍和梯队。该专业的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2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精品教材5本;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3人;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和项目2个,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和项目10多个,已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术科研成果

目前,该专业教师在空间电子信息技术、视频信号编解码和功率电子等技术研究方面已形成明显特色。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各类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十几项;发表论文170篇(被三大检索文献收录的60篇),出版著作10部,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目前,该系共承担国家、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十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

开设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理论、功率电子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实验室环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属的实验中心,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本专业所属的“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制造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拥有“通信与微波研究所”、“现代电路与系统设计”两个研究所和多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如,电路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功率电子技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室、DSP技术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校内电子实习基地、电子设计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等,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两个研究所为硕士研究生和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环境,是教师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基地。

竞赛实践

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拥有一流的实践教学环境,一流工程实践指导教师,一流的学科竞赛成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共有400余人次分别荣膺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在近10年的全国和北京市电子竞赛中,竞赛获奖成绩一直名列北京市全部高校的前3名,在市属院校中一直排名第1

考研、出国及就业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就业能力与科技创新创业能力。近5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以年均超过30%的比例考取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的研究生,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北航、北交、北理、北科等;考取著名院校和知名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比例达到考研总人数的40%。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类与电子信息相关的模型算法研究、软件、硬件开发设计工作。

负责人:鲁远耀